|
領導者如何有“霸氣” |
時間:2020-07-28 11:22:27 | 來源: | 編輯:admin |
核心提示: |
領導者要的威信,更多關注的是信,關注下屬對他的信任。威信是怎么來的?領導者之間為什么有差別?我的看法五個字,即孫子兵法中講的將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嚴也。 智 智之反義詞為愚,我們要做到智有... |
|
|
領導者要的威信,更多關注的是信,關注下屬對他的信任。威信是怎么來的?領導者之間為什么有差別?我的看法五個字,即孫子兵法中講的“將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嚴也”。
智
“智”之反義詞為“愚”,我們要做到智有三點:
智利害。任何一件事都是有利有害的,因此當領導者進行任何決策的時候,你一定要想到利在哪里,害在哪里。不能只想到利,那就會被沖昏頭腦;如果只想到害,那就會畏縮不前。所以要想到害,要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。這樣考慮問題,我們的決策就科學了,符合發展規律了。不能很好的權衡利害,威信就沒有了。
知彼此。在我們這個社會里,領導者要決策,要處理事情,都要知彼知已。首先,知別人,然后知自己。很多人講知已知彼,其實原話是知彼知已。我們找個人談話,首先要知道為什么找他?他是怎么想的?他的問題在哪里?用什么辦法能夠說服他?解開他的疙瘩。他不服怎么辦?我用什么辦法讓他服從領導,使他改變態度和行為。沒有這種能力,就不能成為一個很好的領導。
知靜態,世界上任何事沒有筆直的道路,要解決問題你不一定就直接走一條路,你可以有其他路走嘛。在這個過程中間,領導者要學會情緒管理,要管理自己的情緒,領導者是人,也是有情緒的。“喜、怒、哀、樂”是有的,也會發脾氣的。我覺得一個有智慧的領導者,有領導力的領導,并不是不發脾氣,并不是沒有情緒,問題是善于管理,知道什么時候該發脾氣,如果一點脾氣也沒有,那這個領導者就很難有權威。
信
首先取信于上。我們是被領導者,怎么取信于上?不是整天登門拜訪,送點小禮。我們是靠工作、忠誠。用人,無非是忠誠和才能的平衡,忠是第一位的,再大的才華,不忠誠,不執行我的任務,不忠誠于我們組識的目標,自己三心二意,打自己的小算盤,有才華也不能用你。
第二取信于下。你是領導者,要取得下面的信任。如何取得下面的信任呢?兩個字:真誠。不要虛情假意,要實事求是,真誠待人,這樣才能得到下屬的信任。
第三是信任上司。這與取信于上不一樣,我們要信任上司。憑什么信任上司,就是信心。我們對上司并不解,因為他們是上司也不是我們能選擇的,所以只有憑信心了。這個信心是模糊的、不確定的,但是你要相信他。這就是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不同的地方。英美法系在人有罪還沒定罪的時候假定他沒罪,而大陸法系則假定他有罪。那我們對我們的領導,我們假定他是正確的。相信我們的領導是正確的,這個是最基本的,是毋庸置疑的。
第四是信任下屬。信任下屬最好的表現就是授權。要相信下屬,他是在為你服務,他能把事做好。然后授權與他。什么事都是自己做你就會很累。只有授權下面,你才有時間去思考。卓越的領導者是要有很周密的思考的,你沒有時間,那還思考什么?所以你一定要相信下屬,給他授權。
最后要信任自己。這就是自信。作為一個領導者,要堅信:既然我們在這個位置上,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。不能懷疑這,懷疑那。只有你領導者有自信心了,你下屬才有信心,最后你的整個團隊才會充滿信心。
仁
孔子有一句話,“克已復禮為仁”。“克已”就是要克服自己的缺點,克服自己的情緒,克服好惡,來“復禮”。孔子講愛自己、愛自己的家人不叫“仁”,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,要擴展到“愛他人”,那才叫“仁”。
“仁”表現在對下屬要關心、要培養、要愛護,看起來很簡單,做起來卻很難。很多領導人在想,如果我把他培養起來了,他會不會超越我呢?那我不是培養了一個競爭對手嗎?所以“武大郎開店”比比皆是。對下屬的發展不要打壓,給他們一個發展的空間。每個人頭上有一塊藍天嘛!只有個人發展了,我們的團隊才會有大的發展。待朋友要尊情重義,尊重感情,講一點義氣;對幫助過自己的人要“滴水之恩,當涌泉相報”;對傷害過自己的人,不管故意還是有意的,要寬容一點。
勇
這個“勇”很簡單,通常是面對困難和挑戰,勇于承擔風險和責任,這其中最難的是“責任”,勇于“直言和認錯”。要勇于直言。雖然直言容易得罪人;要勇于認錯,做錯了要敢于承認。只有這樣,才能有威信,如果明明錯了還不認錯,人家雖然不會講出來,但大家都是心里有數的。
嚴
首先要嚴于律已,嚴于自律。同時作為組織的領導,必須嚴守承諾。講了就要執行。
如果我們的領導者,這五個字都做到了,這個領導一定是一個非常有威信的領導。你的下屬就會跟隨著你。一個有威信,有能力的領導,他就能辦成尋常人不能做到的大事,會做出一個很大一番事業。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