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如何獲得好的創業想法 |
時間:2020-08-19 10:54:20 | 來源: | 編輯:admin |
核心提示: |
第一,做人們想要的東西。格雷厄姆說他十幾年間見過了這么多創業公司,發現大家最常犯的錯誤就是:做的東西沒人需要。所以創業最重要的就是做那種真的有人需要的東西。怎么保證自己做的東西有人需要呢?就是... |
|
|
第一,做人們想要的東西。格雷厄姆說他十幾年間見過了這么多創業公司,發現大家最常犯的錯誤就是:做的東西沒人需要。所以創業最重要的就是做那種真的有人需要的東西。怎么保證自己做的東西有人需要呢?就是做你自己最熟悉、最需要的東西。比如,耐克創始人菲爾·耐特是長跑運動員,所以一直想著做跑鞋這件事;扎克伯格內向不善于社交,于是做了社交網站Facebook。
第二,問一下“為什么沒人做這個”。在生活中,有某個時刻你可能會想,為什么沒人做這個,做了你肯定買。這就是一個發現“自己需要什么”的時刻。你也可以看看周圍的人說沒說過類似的話,比如,“要是能睡在別人家里省點酒店錢就好了”“不想自己買車,要是能有隨叫隨到的專屬司機就好了”。有些想法可能聽起來天馬行空,但是聽起來難的東西往往是機會,而且最重要的是,它們是真實存在的、大家會買單的需求。
第三,多看看別人的點子創意和創業項目,瞧這網(點子創意網)http://www.795.com.cn/,設有點子超市(出售點子)、商業點子(免費分享點火),創業找合伙人、找項目、找資金、創業項目等欄目。
第四,你的想法需要多少人認可。一個創業項目推出了之后,可能有了一些需要它的人,但由于你改變的是人們的習慣,可能用戶并不多。而且這背后還有一個原因:如果有非常多的人急切地需要某個東西,而這個東西只需要三五個人很快就能實現,那它很有可能早就存在了。所以用戶群不大其實無所謂,“比起一萬個人覺得你的東西還可以,你更需要的是一百個瘋狂熱愛你產品的人”。
第五,潛在的大市場。當然,創業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做大。一開始你的產品可能并沒有太多人需要,但是沒關系,只要它處在一個潛在的大市場里,那就沒有問題。比如Airbnb(愛彼迎,一家聯系旅游人士和家有空房出租的房主的服務型網站),一開始可能沒多少人愿意住別人家里,但是只要你在酒店和住宿這個大市場里,就有機會擴張到很大。
第六,是不是對的人。很多時候,創業是要跟著自己的想法和直覺的。格雷厄姆說了一句經典的話,如果你人是靠譜的,那你的直覺也不會差到哪里去。換句話說,如果你處在一個快速變化的領域的前沿,當你預感有什么東西值得一做的話,很有可能你就是對的。格雷厄姆其實說的是這個意思,任何好想法都不是一拍腦袋、一蹴而就的,靈感和直覺實際上建立在反復的、大量的練習之上。處在某個領域的前沿并不是說你就必須得是推動領域發展的那個人。你同樣可以是處在前沿的用戶。比如扎克伯格是一個工程師,天天和電腦做伴。所以Facebook(臉書)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很自然的想法。
第七,麻煩就是壁壘。在評估一個創業想法的時候,我們往往會被這個想法里面非常乏味、瑣碎、討厭的部分嚇到,所以就不愿意做了。比如,可能你也覺得下樓吃飯很麻煩,要是能送餐上門就好了。但是想到要和那么多餐廳打交道,你可能就覺得很煩,然后就算了。所以,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因為自己的情緒和不理性否定了很多想法。
第八,競爭對手不重要。很多人都覺得,我有一個好想法,但是已經有很多人做過了。但真不是這樣。實際上,進入一個“擁擠的市場”才說明你找對了地方,畢竟世界上沒有那么多天才,能發現全世界幾十億人都沒想過的東西。從商業史來看,真正有巨大影響力的企業都不是第一個做那件事的。谷歌不是第一個搜索引擎,臉書不是第一個社交網絡。所以,你成功與否,幾乎只取決于你自己和運氣,與競爭對手無關。競爭一點都不重要,懂得自己在做什么,才是制勝的關鍵。
第九,質疑理所當然的事情。生活中,我們經常會對周圍的事情習以為常,但是好的創業想法有一種特質,那就是它們沒出現的時候你覺得現狀也沒什么不好,但是它們出現了以后你就再也回不去原來的生活了。比如,為什么這個社會需要有現金呢?有沒有可能我們完全不用現金?想想現在,你還回得去沒有移動支付的生活嗎?格雷厄姆對此有個更好的表述:好的創業想法都是“注意”到的,而不是想到的。 |
|
|